中小学数字校园治理模式讨论 一、中小学数字校园治理问题讨论的背景及现状 1.时代背景: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进入 21 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的飞速进展给教育带来空前的挑战。为应对挑战,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教育信息化规划。我国政府 2024 年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有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2]2024 年,我国发布第一份教育信息化十年战略规划,提出了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具体进展目标和进展路径,明确指出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要求制订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标准[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小学校方面,以“三通两平台”为代表的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截止 2024 年 4 月,我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 25%上升到 93%、多媒体教室比例从不到 40%增加到86%。“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参加老师超过 1400 万人次,形成优课资源 1300 万堂。1000 多万名中小学老师、10 万多名中小学校长接受了教育信息化专项培训。通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解决了 400 多万边远贫困地区教学点学生开不齐开不好课的问题[4]。应该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基础建设已基本普及完成。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给予新使命。教育信息化的使命也从之前的“带动教育现代化”转变为“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不仅表现在硬件设施和资源建设等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在制度层面,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教育变革。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建设目标首次提出“治理上水平”,明确指出:“进一步健全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构建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教育信息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5]2024 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进一步指出要“探究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进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使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发挥全球引领作用,为国际教育信息化进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6]。2024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