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与原则一、现代管理的基本性质和观点 (一)现代管理的基本性质 管理的对象,从根本上说,是“人”与“物”,管理中既有人又有物两种因素,其性质是完全不同的。物是理性的、硬的、被动的,可以用定量方法来测试与描述,以逻辑推断来分析与控制;人则是感情性和心理性为主的,是软的,有能动性的,往往只能用定性的方法来描述,要凭经验乃至直觉来感知和掌握。所以管理不是单纯的科学,而包含有艺术的成分;管理者的层级越高,所处理的问题越复杂而多变,其艺术成分也越多。科学讲求精确,所归纳出的规律可使一样结果反复再现,较易于传授和学会;艺术则讲求分寸或火候,很难准确描述,需要反复实践去灵活掌握与体验。(二)管理思潮演进的“双螺旋体”模型 现在用一个互相缠绕的、麻花状的双螺旋体模型,来比拟现代管理思潮的演进与进展过程。两根螺旋体分别代表侧重“物”与侧重“人”的两种根本观点。在工业化的早期,重物的观点占上风,处于主导地位;到 20 世纪 30 年代,重人的观点渐据优势,成为主流思想;到 20 世纪 60 年代,由于“神机”、“妙算”的出现,重物的观点又重新得势,一度再居主导;但实践证明,任何一种片面性都不能长期有效。看来,今后的进展趋势将是兼顾统筹,视当时当地具体情况而微调侧重点,灵活机动。(三)基本管理观点 由管理实践与理论的进展中,可以归纳出四种基本的管理观点,是必须领悟的。1.系统观 7S 模型即表明了必须将管理看作一个由多种不同而又互有联系的因素构成的整体。不仅如此,还应把这个管理系统,即企业和它所处的并与之保持不断交往互动的环境,看作一个更大的系统;这样,企业与其环境就成了它的子系统了。此观点可以使人们不仅注意到企业部的员工与经营管理者,而且看到其外部环境中的有关“关系户”,除了企业的董事会或主管部门,还应包括客户、同行企业、供应商、所在社区(街道)银行、工会以与工商、税务、环保等有关政府机构,律师、会计、咨询等有关服务性企业,甚至员工们的家属等。事实上,企业与其环境可视为一个统一的利益共同体,这些、外相关单位或群体都是这共同体的构成成员或可称为“利害攸关户”;为此,西方企业界还制造了一个对应的专用术语“利益相关者”。系统观认为要认识和有效管理好企业,就必须看到包括环境在的总体以与各种构成因素间的互动关系,不能片面孤立看问题。2.动态观,或又称进展观 因为事物总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