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治校对策讨论论文 一、以德治校势在必行 1.“以德治校”,是对“以德治国”思想的具体落实 江泽民同志在新旧世纪交替的历史条件下,于 2000 年 6 月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先使用了德治的概念,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以德治国”的思想,并明确给予德治以新的内容,把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起来。他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①这是对治国理论的全面总结和阐述,也是对我国古代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和中国共产党治国学说的理论创新。宣传落实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思想,对全面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以德治国,其核心是德治。德治,即用德去治理,其有两层意思:一是要确立社会主体道德法律规范;二是要用它们法律规范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以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实行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用体现共产主义方向的社会主义道德法律规范体系去教育全体社会成员,提高其道德觉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德治国,落实到学校就是以德治校。所谓以德治校,就是贯彻“以德治国”的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道德法律规范体系来全面法律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这是在学校里贯彻“以德治国”思想的具体体现。 2.“以德治校”,是学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完成党的十五大制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目标和任务,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特别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以德治校的提出与加强,不仅是学校贯彻执行党的十五大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教育如何更好地坚持依法治校,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内在要求。所以,在学校实行以德治校,符合学校客观实际,符合教育本质与规律。 3.“以德治校”,是全面推动素养教育,培育创新人才的呼唤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