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讨论报告 在前期完成的《中外运物流业务竞争性分析》中,对中国物流市场的主要竞争主体与中外运物流业务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报告在上述基础上对当前物流市场的需求结构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中外运的物流能力进行分析,以求找出问题,明确方向,供有关方面参考。供应链管理与中外运物流能力分析供应链管理的应用与进展正在改变着客户的物流需求,同时也给中外运的物流业务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需要中外运重新考虑、评价自身的物流服务能力,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实行适当的措施。一、物流需求的转变与对中外运可能产生的影响 2000 年,集团的物流进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随着为客户服务深度和广度的提高,中外运的物流能力也越来越多受到各方面的挑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国外物流市场的进展,客户对物流的需求正在进展着转变,集中体现为由仓储、运输服务为主体的静态物流向以供应链管理为目标的动态物流需求的转变。中外运必须洞察与深悉这种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以便更好地配置集团资源,确定科学的物流进展目标,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2000-2001 年中国物流市场的进展呈现出由传统的物流服务向以供应链管理为目标的高级物流管理进展的趋势客户的需求逐步超越运输、仓储等传统的服务模式,而转向 JIT 生产模式创新、零库存管理与供应链流程重组等更高级的物流需求。表现为: 1、外资公司逐渐普与供应链管理模式,减少物流分包商,集中选择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全面管理其物流业务。 2、国企业开始寻求管理模式的创新,积极引入 ERP(企业部资源整合系统)、SCM(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加强生产、销售流程的改造,需求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如海信公司开始进行 SCM 与电子商务的配套改革,对物流商提出物流系统重组、物流设计、物流咨询等更高层次的服务要求。 3、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业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如 RYDER、EXEL 等典型第三方物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RYDER 在建立合资企业,EXEL 通过 MSAS(英国空运)开拓第三方物流业务。客户物流需求的变化的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关注运输成本、仓储成本转向关注从采购、生产、分销过程中综合物流成本的降低(包括运输成本、存货占用资金的时间成本——资本成本、管理成本),并更加注重客户满意、减少市场风险等物流服务的市场效应。2、由规模生产、规模运输转向更加贴近于市场的即时生产、即时运输(J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