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内环境与稳态教学目的1. 内环境的知识(C:理解)。2. 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C:理解)。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2. 教学难点 稳态的概念。教学过程【板书】 内环境内环境与稳态 稳态的概念稳态的生理意义【注解】一、内环境(一)组成(二)应用1.发生过敏反应时三者含量变化 过敏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间隙组织液水势降低组织液吸水含量↑(出现水肿)血浆含量有所下降、淋巴含量有所上升2.局部组织代谢产物增加时三者含量变化局部组织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水势降低组织液吸水含量↑(出现水肿)血浆含量有所下降、淋巴含量有所上升3.一些细胞的具体内环境(1)组织细胞:组织液(通常)(2)红细胞:血浆(3)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组织液(外侧)、血浆(内侧)(4)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组织液(外侧)、淋巴(内侧)【例析】.血浆中的水可能来自(B)A.组织液、细胞内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组织液、淋巴 D.血浆、消化道二、体内外物质的交换:(一)过程图(二)过程1.消化吸收(1)消化(化学性消化)① 口腔:唾液(唾液腺分泌,含唾液淀粉酶)② 胃:胃液(胃腺分泌,含胃蛋白酶) 胆汁(肝脏分泌、胆囊暂储、排入小肠;不含消化酶)③ 小肠 胰液(胰腺外分泌部分泌、排入小肠;含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 肠液(肠腺分泌,含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2)吸收① 胃:吸收少量水和酒精② 小肠:主要的吸收部位大部分营养物质由小肠腔→小肠绒毛壁上皮细胞→绒毛内组织液→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血浆……→组织细胞小部分营养物质(如甘油、脂肪酸)由小肠腔→小肠绒毛壁上皮细胞→绒毛内组织液→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血浆(少) ……→组织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上皮细胞→淋巴(多) ③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三)结论: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例析】.淀粉的初步消化产物是麦芽糖,最终消化产物是葡萄糖,代谢终产物是 CO2 和 H 2O。.脂肪的消化终产物是甘油、脂肪酸,代谢终产物是 CO2 和 H 2O。.蛋白质初步消化产物是多肽,最终消化产物是氨基酸,代谢终产物是 CO2、 H 2O 和尿素 。三、稳态(一)含义:内环境中各种理化性质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