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整体德育论文 文章摘要:本文是笔者针对农村中学整体性德育构建体系的经验总结。在采纳分层整群抽样法、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下,对农村家校德育体系构建、家庭德育教育的现状作了细致的分析后,做出的中期性报告。 关键词:德育德育体系德育网络德育顽症特别群体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过程评价 一、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 学校在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讨论课题”中,对“中学的德育现状究竟如何”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化的分析。调查分《老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采纳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双路中学原一年级 173 人,原二年级 149 人,原三年级 165 人;选取与学生样本相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干部、校领导 25 人。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这项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以前双路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现时的着眼点和着手点。为此,我们对这项调查结果与分析特别予以总结。 调查结果 1、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 德育目标内容缺乏一贯性。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化下去。假如提倡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 调查结果 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日的“出国热”、“电脑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怀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用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调查结果 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