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下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途径 摘要:以公共管理类人才专业培育多样化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和效率为依归,科学制定相应的人才培育目标及其教育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育改革的重要维度。而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途径的探究是完善现有人才培育模式、提高专业化应用型人才工作能力的重要尝试。本文结合近年来东北石油大学推行“3+1”本科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探讨了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从而为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育提供范本。 关键词:创新创业;公共管理类;实践教学 一、创新创业背景下社会对公共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状况分析 社会需求是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育的逻辑起点,是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重要指针,只有充分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公共管理类专业才能量体裁衣,培育出符合国家、社会进展需要的重要人力资源。 1、社会的人才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进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其进展的相关性也更加增强,《国家中长期人才进展规划纲要》(后文简称《纲要》)明确指出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缺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落后、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当、人才进展机制陈旧、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等一系列当前我国人才进展的总体水平与经济社会进展需求不适应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纲要》同时指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和造就创新型应用人才。1989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首次提出“创业教育”,自这一教育理念提出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方向逐渐向“三创”(制造、创新、创业)进展。2024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落实了“实施创新驱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等进展战略。这表明,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将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融入。 2、教育部的明确部署 2024 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育与经济社会进展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该《意见》对本科教学工程的主旨进行了明确阐述,即应当在高校办学特色、专业结构、老师队伍建设与培育培训,以及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重点环节上下功夫。因此,为改变公共管理类专业同质化的现实问题,急需培育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3、就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 从培育目标来看,高校公共管理类的人才培育应当面对公共管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