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与西方投影几何由来 投影几何是现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专门讨论空间物体在投影变换下的几何性质,在天文学、地理学、建筑学、计算机模拟、土木工程、绘画等很多学科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投影几何在古代东西方都有,但相比之下,西方的更为详细和科学,由此,元、明时期西方投影几何开始传入我国。特别是在明朝末年。当时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不仅带来了西方宗教和科技,而且也带来了大量的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投影几何知识。比较多的西方投影几何知识正是在这个时期才开始进入我国的。此时,当然有不少人都为之作出了贡献,如利玛窦、李之藻、熊三拔、徐光启、罗雅谷、汤若望、梅文鼎、年希尧等。特别是利玛窦。其是第一个来到中国内陆,第一个开始给国人介绍西方投影几何的。他介绍的投影几何不仅内容多样、清楚正确,而且还有用,这为当时大量的西方科技在中国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利玛窦在这方面做出的贡献完全可以和他传入欧几里德几何所做出的贡献相媲美。但这件事情长时间以来一直未被人们重视。本文拟就利玛窦对于传入投影几何所做的贡献作一论述。 二、利玛窦带来了多种西方投影理论,为国人广泛的学习投影几何打下了基础 利玛窦 1583 年 9 月 10 日来到中国大陆,之后,为了吸引民众宣扬其基督教,他给国人公开展示了多种从西方带来的物件,如地图、星盘、日晷、圣母像、三棱镜等。关于地图,是其最早展示的一种物件。第一次展出是在 1584 年 4 月仙花寺建成之后,在其新教堂里。这次展示的地图现在有人进行了考证,证明其是于 1546 年在罗马刊行又于 1570 年被奥特里斯(AbrahamOrtelius)仿造的一幅,是当时欧洲比较流行的一种〔1〕。这幅地图后来被当时的知俯王泮看到了,他对于此图的精致感到非常震惊,遂令利玛窦翻刻。利玛窦将原来的地图稍进行了改造,将中国由边缘地带转移到了地图的中心,于 1584 年 11 月翻刻并印制成功,这就是有名的“山海舆地图”。之后不久,也就是同年同月的 30 日,利玛窦向罗马耶稣会总监回报了这幅地图,他说:“西式绘制,用华名、华里、华辰计算的世界地图一幅,这图是肇庆长官授命利玛窦编制的,刚完成,便命去刊印了。”〔2〕由这两处文献,我们可知利玛窦带来了在当时西方流行的椭圆投影。 关于地图的绘制,中国古代一直采纳的是“计里画方”的方法,从未使用过球形投影,这可能与中国古代一直以为的“天圆地方”有直接关系。而欧洲就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