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建设分析论文 摘要:城市排水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进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渍、排涝、防洪的骨干工程。城市排水设施包括:接纳、输送城市排水的管网、泵站、沟渠,起调蓄功能的湖塘、河道以及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最终处置及相关设施。城市排水设施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论述城市排水不同时期进展状况及完成”九五”规划 、2024 年目标尚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排水排水设施与建设 我国城市排水工程建设历史悠久,秦代已有用以排除城市雨水的管渠。历代帝王的京都大多建造了较为完整的排水系统。但是解放前排水工程的进展是缓慢的。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城市排水设施很差,各大城市都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仅有局部雨污水合流制管道。管材为陶土管、陶瓷管、石棉水泥管和砖、石拱沟,材质差、管径小,污水就近排入水体,排泄能力很低。污水处理设施仅上海、南京两市有 4 座城市排水处理厂(上海 3 座;北区、东区及北新泾西区,南京 1 座,位于江苏路现南京排水处处址)日处理能力共计 4 万 m3。实际上能牵强坚持正常运行的只有上海西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 1.6 万 m3,仅占全市污水量的 5%左右,90%以上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排水工程建设得到了进展。国务院相继成立了建筑工程部和城市建设部,作为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设施运行的政府主管部门。 50 年代初期全国十几个大城市建成的城市排水管渠仅有3000km。许多大中城市的排水工程主要以治理雨污水。完善排水系统为重点,如北京龙须沟、上海肇家浜、南京秦淮河,武汉黄孝河、天津市海河改造及污水改造工程等治理工程。 70~80 年代雨水排水工程中,除北京市修建的北护城河整治工程外,较大的工程还有、上海市南区污水干线排灌工程等。期间,各城市修建的排水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工程规模不断加大,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工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解放后,我国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最早始于 50 年代初。50年代建有太原西郊、西安邓家村、兰州七里河等 9 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多为一级机械处理工艺,处理规模小,总处理能力约 36.3 万m3/d。随着社会经济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排水事业得到了长足进展。 “八五”期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深化,以及各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