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 镇苹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目前,苹果产业已成为我镇农业发展的主要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县委办公室《关于在全县开展“贯彻三中全会•建设三个凤翔大调研”活动的通知》和县委一号文件精神,推进全镇苹果产业化发展,保障农民持续增收,镇党委、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对我镇苹果产业进行深入调研。一、全镇果业发展现状XX 镇位于县城东北,全镇辖 20 个行政村,140 个村民小组,3.5 万人,耕地面积 6.2 万亩,平均海拔 800 米以上,属苹果优生区。在第六届中国宝鸡苹果节评优会上,红富士系列苹果荣获铜奖,2010 年被评为“宝鸡市果业十强乡镇”。我镇苹果产业发展起步于 1985 年左右,果农栽植品种比较杂乱,果园分布零散,集中连片效果不好,没有形成规模。1990 年以后,由于乔化品种黄元帅等淘汰品种占相当比例,果农作务管理技术不高、果品质量较差、效益不高、市场价格较低等原因,一部分果农放弃苹果生产,恢复粮食生产或从事蔬菜种植等其它产业,致使果粮间作现象更为明显。经过几年的理性调整,到 2005 年全镇苹果面积稳定在 5000 亩左右,果树品种转化为矮化品种,经过高接换头等措施,主要以红富士系列为主。22005 年以后,随着苹果市场需求逐渐增大,价格保持上扬,果农对苹果产业的认识进一步发生改变,部分过去弃果种粮的群众重新栽植,也有一些群众加入到果农行列,广大果农经过长期学习和实践,作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整套先进的矮化苹果作务管理技术。2008 年,镇党委、政府积极实施果业发展“253”工程(即利用 3 年时间,全镇苹果面积突破 2 万亩,产量达到 5 万吨,实现人均果业纯收入 3000 元以上),以建园上规模,管理出效益为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强化服务,在 XX 村、XX 桥、XX 村等掀起了苹果建园新热潮,全镇苹果栽植面积发展到 10050 亩。从 2012 年起镇党委、政府根据苹果产业发展趋势,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响应新农村发展的重大举措,实现农民增收的突破口,进一步坚定信心,将平原 13 村规划为重点发展区域,按照“规模建园、示范带动、集中连片、消灭插花”的发展思路,围绕“两园六线”(即太相寺-北水沟千亩示范园和曹家庄村千亩示范园,镇域内 104 省道、210 省道、机场路、北环线、箫太路、十曹路 6 条主干路沿线)规划布局,新建 1000亩标准化示范园 2 个,200 亩集中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