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外汇储备的货币本质研究

外汇储备的货币本质研究_第1页
1/7
外汇储备的货币本质研究_第2页
2/7
外汇储备的货币本质研究_第3页
3/7
外汇储备的货币本质讨论 1 苏联解体和日本经济衰退的前车之鉴 在冷战当中,苏联与美国大搞军备竞赛,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军事当中,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军工行业占到国内 GDP 的 80%。苏联每年通过对外出口石油等资源猎取美元外汇,然后用这部格外汇去交换国民生存所需的农产品还有一些自己无法生产的零件。但当油价下跌时苏联出口同样多的石油资源却只能获得少于之前的外汇收入,苏联在国际上的购买力下降。同时美元贬值,这更加削弱了苏联外汇收入的购买力。苏联此时能交换到所需商品数量大幅减少,国民基本生活需求因而得不到保障,大量军工产品由于缺少关键零件而成为废铁,一系列的经济问题最终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再看日本的经济衰退。战后的日本经济飞速进展,逐渐拥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商品,并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美国的最大债权国。而美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加。美国迫使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解决其巨额的贸易逆差。随着美元的贬值,日本的出口遭受了重大的打击。同时日元在协议签订以后的 10 年间,日元平均每年升值5%以上,导致许多国际资本流入到日本股市和楼市,给日本经济构筑了一个巨大的经济泡沫。但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经济泡沫破灭,日本陷入了长达 10 年的经济停滞。苏联和日本的经济问题,都是在经过商品交换后,其所拥有的商品数量和种类和经济进展的需求不相匹配。苏联大量投资军工行业,使得其他行业产品的生产跟不上经济进展的需求,需要从外买进。而军工产品主要用于国防事业,无法和其他商品进行交换。能用来交换其他商品的石油资源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币值、供给量、需求量等,这样它能换取的其他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日本的经济模式依赖于商品的出口,通过这种方式消费由于国内低内需所剩余的产品。一旦这些剩余产品无法交换出去,而国内需求又不高,日本就陷入了通货紧缩。中国目前 GDP 号称世界第二。其 GDP 的70%以上来自于对钢筋水泥的投资,这些和苏联的军工产品一样不能用来交换其他中国没有或数量不足的商品,但不同的是,军工产品用在了国防事业上,而钢筋水泥的投资却能带动整个中国内部已有商品的交换。中国靠着制造业所制造的外汇收入取代了当年的日本,成为外汇储备第一的国家。而中国和日本不同的是,日本用一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去交换,而中国则是依靠没有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外汇储备的货币本质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