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养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推动以德治国,必定要求我们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进展的人。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切感到学生行为规、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小学生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老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二、目标和任务1、目标:——培育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进展。——做到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育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培育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他们智力进展,使广阔小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培育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他们在紧的学习生活中形成克服各种困难的坚强意志。2、任务: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要通过示法、实践法、榜样法对学生进行培育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⑴ 遵规守纪教育:重点抓好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两方面的教育。(重点低年级)⑵ 学习习惯的培育:包括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以及与生理相关的习惯等容。(低、中年级)⑶ 礼仪教育:落实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中、高年级)⑷ 劳动教育:讨论制定学生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实践要求。⑸ 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护方面的养成要点。⑹ 卫生和生活习惯:重点培育与学生生理相关的卫生习惯和与心理相关的卫生习惯。三、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1、强化学校教育⑴ 班主任工作:各班主任要增强管理意识,发挥自己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育和培训,。⑵ 队活动:围绕养成教育,少队组织要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⑶ 思品课教学:老师在坚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