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哲学启示 “没有良好身体素养的学生,是废品;没有良好智力素养的学生,是次品;没有良好品德素养的学生,是危险品。”由此可见,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指导德育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进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中,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这种进展的观点给德育的启示是:老师必须用进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并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是忽视人的进展,过早地将学生分成等级,即“可塑之材”和“朽木不可雕者”,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少数的“幸运儿”很早被罩上一道道耀眼的光环,而大多数学生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了“陪读生”。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青少年身心进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时期的明显特点是:好奇心强,容易被各种新奇事物所吸引;接受能力强,容易吸收各种知识;可塑性强,容易根据各种模式进行塑造。所以老师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用进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给学生寄以期望,会有很大的收获。“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老师用进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方式表现出来,而学生自然会受到鼓舞,产生一种自尊、自强、自爱、自信的努力向上的动力,因而能够取得显著的进步。 二、一分为二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而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以,我们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处理周围的人和事。这种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一分为二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给德育的启示是: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造成影响,正像教育家苏霍林姆斯基所说:“生命即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宝,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是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怀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智慧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的东西。有的对数学之类抽象思维的东西百读不解,但对文学艺术等形象思维的东西过目不忘;有的对学习不感兴趣,学起来非常吃力,但喜爱音乐,且乐感极强;或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表现出独特的才华……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两眼不能只盯着“尖子生”,对一般学生视而不见。心理学上有个“马太效应”即“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们有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