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成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根本要求,也是个体道德素养的外在表达,文明礼仪要注重平常,从小培育,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假设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礼仪与其习惯的养成对儿童的终生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进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最关键的时期。然而当今一种现象却令人担忧,小学生文明礼仪缺失严重:一些孩子在学校里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礼让,不讲礼貌,他们不知道文明礼仪的行为界定,存在对文明礼仪认识模糊的问题,认识上的模糊直接导致了他们行为上的不文明。因此,对小学生进展“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小学生的礼仪是在其社会性交往中养成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展培育。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礼仪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展现。礼仪是我们每一个人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门课程。 那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上进展礼仪教育呢?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为什么许多学生背《规》、《守那么》倒背如流,自己却随地吐痰、随手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节假日走向街头巷尾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口,衣来伸手。因此,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到达〞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做起。我常常跟孩子们讲:一件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伟大之处。比方说: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老师要主动行队礼问好,见到谁的自行车被风刮倒主动上前扶起来,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红领巾,放学站路队时要做到快静齐等。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质的飞跃量的积累,良好的道德素养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 二、充分发挥老师的表率作用。 老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老师是小学生的镜子,小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小学生对老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老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仔细地模仿和学习。所以,老师要树立良好的礼仪典范,努力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精神气氛。典范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学生见到老师或客人行 45 度鞠躬礼,我自己也要做到,给学生起到示作用。比方上课师生问好我始终坚持行 45 度鞠躬礼向学生问好,即使是晚自习上完视听课照常进展。平常学生向我问好,尤其是每天早晨和下午上班都能看到值日学生戴着红飘带,频频的向老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