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制度革新 当前,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全新的环境。传统的方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进展的要求,要继续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机和活力,迫切需要对队伍建设的制度进行创新。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制度创新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当前,国际上,在和平与进展成为世界主题的时代背景下,世界范围的思想文化呈现出相互激荡并日益加剧的趋势,在谋求同其他国家进展经济、进行文化沟通,以及在同其他国家的政治、外交关系中,都时时伴随着思想文化的相互联系和碰撞。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这就决定了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为多种思想观念的相互碰撞,矛盾错综复杂。所有这些变化都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和谐校园的建设。 1.师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价值追求上的多元化。传统的道德标准正受到冲击和挑战,追求实惠、淡化荣誉的现象逐渐增多,思想更加独立和贴近实际,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师生思想的深刻变化,要求对他们思想行为分析的方法更加科学和理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不断拓展。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展,人的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扩大覆盖范围,拓宽服务保障领域。这些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养要求提出了严峻挑战。 2.人们猎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变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之一是信息猎取渠道和信息猎取量的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一个以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它的到来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新的问题。工作主体与客体在信息占有上所处的地位已悄然改变。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互联网作为一种崭新的信息传播媒介,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网络信息沟通的平等性、共享性,使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间的信息差不复存在。过去对工作主体的要求是“要给他人一滴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现在由于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工作客体占有的信息很可能比教育工作者掌握的信息内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