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情境模拟教学在护理学中运用 急抢救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涵盖了对急诊患者及环境的整体评估、诊断、分类、处理、分流和转运六大程序,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急救意识与应变能力的培育,注重综合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既往的教学方法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相关的急救技能是以单项技能为主进行分散练习。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很难有整体思路和立体感觉理解抢救过程,在实际应用中,不利于学生将现场抢救理论和技能实践有机结合,当学生面对突发紧急情境时,往往会手足无措[1],抢救过程缺乏对急诊病人及家属的情感理解和心理护理,即缺乏现场抢救思维能力和体系。急救情境模拟演练及竞赛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急抢救理学教学目标,结合临床资料,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生动具体的抢救场景资料,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设计为直观、立体的场景和内容,并给予人物情感,学生组织抢救小组,进行模拟演练及竞赛。该教学活动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自我追求和探究,从而培育学生的急抢救理思维能力和抢救情感。笔者根据自己从事急抢救理学近十年的实践经验,结合课程改革建设的基础上,在急抢救理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急救情境模拟演练及竞赛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急救情境模拟演练及竞赛活动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急救情境模拟演练及竞赛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对具体生动的抢救场景资料的模拟演练与竞赛,培育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通过场景体验和人物情感感受,培育其抢救意识、抢救配合能力以及对急诊病人及家属的抢救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急救情境模拟演练及竞赛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2.1 时间安排在教学第 1 周及 14~18 周进行(表 1) 2.2 老师动员老师在急抢救理学课程开课的第 14 周(即已经学习了抢救基本知识和技能)详细介绍活动的目的、意义、方法和实施过程,并动员学生报名参加。 2.3 学生组织开设急抢救理学课程的班级学生,自行报名参加并组成模拟演练及竞赛小组(以 4~8 人为宜),确定 1 名同学为抢救小组组长,自行分配角色(根据资料中的人物分别分为病人、医生、护士、目击者等)。 2.4 内容准备 2.4.1 资料准备老师依据培育目标和教学大纲,全面分析教材和学生特点,结合临床资料精心设置几套现场抢救情境(包括现场场景、病人情况等),抢救小组组长以抽签方式获得小组演练及竞赛的资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