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为案例分析问题一请运用老师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对这位老师拿学生撒气,态度不好的行为加以评析。答案:1 案例中老师的行为缺乏职业道德修养以与人格修养,情绪不稳定,把个人生活琐事中引发的不佳心境和恶劣的情绪带到了职业活动中 2 该老师婚姻生活不美满,不良情绪无处排遣,便选择了学生这一弱势群体作为发泄的突破口,以寻求某种心理平衡。这种意识和行为,反映出其思维的偏差和心态的扭曲。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与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对老师而言,生活不如意、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工作超负荷等因素,均可使他们精神负担加重,身心疾病增加。是否善于调节自已的情绪,对于老师来说,可能是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更为重要的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3 怒哀乐是情感的表达,本无可非议,但由于职业的要求,老师必须学会在教育情境下如何表达自已的感情,必须把个人生活和工作中的欢乐与苦恼同教育活动严格区分开来。马卡连柯以自身的行动为老师树立了榜样,他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怨的神情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或生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问题二:请分析该案例中老师朝学生的行是否正确,为什么?为避开类似的现象发生,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做? 答案:1 该案例中老师的行为是错误的,老师缺乏基本的人格修养,讽刺、挖苦学生。2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很深刻的影响。有时看来是很小的事情,但不经意间却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损害。类似上面的事件在学校中时有发生,而且由此可能造成各种不利的后果。这是我们都不同意看到的,其后果对老师的损害也是不言而喻的。为避开类似现象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 注意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性格比较偏激的学生,老师要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② 老师要尊重学生,切莫当众挖苦、讽刺、打击学生。③ 强化法律意识,既应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又不应该对学生的权利构成损害。(老师容易侵犯学生的权利主要有隐私权、受教育权、人身自由权、人格权。)④ 分析学生学业不良状况的原因,实行正确的矫正措施。⑤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质量观,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问题三:请结合相关知识对资深王老师的行为加以评析,她真的错了吗?为什么?答案:1 案例中王老师是一位有着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观念的老师。她希望学生有一个规规矩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