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资源在民间舞教学的渗透 一、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将民间文化艺术形式 引入民间舞教学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在理论课还是在专业课上,都应该渗透在我们的民间舞教学过程中,以此来充实我们的课堂教学[2]。在我们学习和表演各民族的民间舞蹈时,需将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并形成理论,我们才可预见这一文化现象的进展趋势,达到教学创新的目的。中国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中,都不同程度地积淀着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3]。各民族独有的文化形成不同的民间舞蹈形式,各民族不同的审美理念形成不同的民间舞蹈进展历史。如若对民间舞蹈文化的思想和理解是空白或单一的,那么在表达过程中会出现单一的动作运动。只有对各民族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进行本质上的把握,才能更好地掌握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不同的风格特点。因此,在民间舞教学中关注地方文化艺术的渗透,不仅要引领学生掌握民间舞蹈的动作要领,更要使学生理解其思想内涵和文化本质。民间风俗为舞蹈艺术提供了内容、气氛和表现环境,而舞蹈又是民俗文化整体中有形传承的重要表现。特别是民间舞蹈,往往与民间风俗互相渗透、结为一体[4]。中国民间舞蹈又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我们应将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理论落实于实践,深化生活、投身于民间,引导学生加入到民间舞蹈活动当中,设身处地地感受原生态民间舞蹈,体验民间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讨论民间各地区的历史、民族、语言、宗教等。当下的调查讨论不仅要以他者身份关注异文化,还要以本民族的、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的身份讨论自己的文化,因为他们在语言和习惯上等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便利[5]。比如,若将丽水特色文化艺术资源引入高校教学中,应着力于探究丽水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的课程价值,整合传统课程形式与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特色课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讨论。同时广泛搜集文献,与民间艺人畅谈自己的疑问,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不同的舞蹈文化在民间舞的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引导地方高校大学生,尤其是艺术类专业学生了解本土历史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资源,学习和讨论其文化内涵,继承和创新地方文化艺术。将地方文化艺术资源与地方高校民间舞蹈教学有效地结合,可以使舞蹈专业课程丰富多彩并且具有感染力、趣味性和多元化等优势。还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