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情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是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宣传西方资产阶级自由的思想,反对封建独裁的统治。第二个阶段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知识分子大转型,逐渐成为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从而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新知识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年龄还较小,对一些理论性知识和历史现象认识程度还很不够。所以,要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并进行启发式讨论,适当加入一些视频让他们真切的、多角度的认识历史。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课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容,认识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本课将要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如下:(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容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育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中国要富强就必须顺应历史进展的潮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2.学习独秀、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探究真理的精神,爱国爱民的情怀。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容与其历史意义。(二)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孔子思想。四、教学方法与策略(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学习基本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探讨。)(二)“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三)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学案。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设疑引入本单元的课题叫《近代化的探究》,中国自近代以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便不断地进行抗争与探究,希望能够挽救国家的危亡,由此,地主阶级洋务派展开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多媒体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