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的运用 摘 要:《药事管理学》是为药学类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科学与药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性强,但其内容枯燥而抽象。应用案例教学法可变抽象为具体、枯燥为生动,有利于提高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药事管理学;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CBT)起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讨论生院所提倡,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1]。实质上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与组织下,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所明示和隐含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思考、主动探究,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CBT 的最大优势在于理论紧密联系实践,有利于“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药事管理学是应用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与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讨论“药事”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涉及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经营和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和法律法规的应用学科,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3]。它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我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但是,药事管理学涵盖内容广泛,枯燥乏味,法律条规繁多,专业术语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纳“灌输式”,课上老师照本宣科,课后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因此,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沉闷,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学效果较差。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养教育,我们在近几年的药事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模式,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实施原则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选择性的使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作为主线展开教学;以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进程来控制教学速度;从而引出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2 实施的一般程序 案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是:老师收集和加工案例,指导学生初步分析案例;然后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全面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并总结。在这一系列程序中,指导学生分析案例、提炼评价学生观点、老师总结 3 个环节尤其重要,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息息相关。 3 具体案例 A 制药厂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建立的一家民营药厂,主要生产阿司匹林片。为节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