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测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1 气象观测对水稻生产的重要性 水稻是每年农作的重点种植对象,其产量和质量与自然气候息息相关,受光照、水分、温度的影响较大。而气象观测便是在这一基础上开展的对农服务,主要通过气象观测站,使用技术设备检验云层的厚度和未来的天气变化,有效防止高温、干旱、雾霾等不利天气对作物产生影响。利用气象观测手段有助于提高土壤的使用价值,有利于“三农”的进展。现阶段气象观测包括的主要业务有气象预告、预防服务和农业科研,对水稻的种植生产环境包括物理要素、环境要素、营养要素及气象要素等。随着农业气象观测站网点的增加,气象预测结果也越来越准确,工作布局更加科学。明确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气象观测,提高水稻的生产产量和质量,是每个气象观测人员都应面对的问题。 2 气象观测对水稻生产的主要影响 2.1 天气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气象观测能提供未来几天或一段时间的天气预测,如光照、降水量、温度、湿度等,这些都是决定水稻生产率的关键因素。如光照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来源,能调节作物内部的物质交换,提高酶的活性[1]。光合作用需要的营养物质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虽然光照与水稻的光合作用没有明确的联系,但在湿度、温度、水分等条件都充足的情况下,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也会随之增加。但假如光照强度超过饱和点,就会破坏水稻体内细胞的原生质,使得叶绿素被分解,光合作用降低,水稻的生长也会受到抑制。合理把握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光照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技术人员可以利用气象观测的结果,分析水稻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天气变化,做好及时的应对处理。处理方式主要有人工影响天气或延缓种植时间等。2.2 预防冷害的不利影响。冷害发生在水稻生产和发育的各个阶段,主要是指环境临界温度过低而造成的水稻生理障碍,包括障碍性冷害和延缓性冷害。低温会对水稻植株和体内器官造成致死性损害,如秧苗黄枯死亡、花粉粒无法受育、穗粒空瘪等。假如冷害发生在开花期,则会破坏授粉受精的过程;抽穗前遇到冷害,会使得抽穗延期或不能按期开花,籽粒重也会严重下降。气象冷害的主要指标有环境因素和温度指标。秧苗期冷害的受害指标为日均气温低于 11℃,最低气温低于 2℃。湿度过高,超过了 73%左右,且低温持续天数达到 3d 及以上的会对秧苗产生不利影响。假如有良好的日照,也会造成青枯死苗现象,而一旦出现连续阴雨天,则会导致秧苗黄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