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论立法体制的形成

浅论立法体制的形成_第1页
1/11
浅论立法体制的形成_第2页
2/11
浅论立法体制的形成_第3页
3/11
浅论立法体制的形成 本文 一般认为,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在横向上属于立法机关至上模式,纵向上属于具有明显集权特点的集权-分权模式。所谓立法机关至上模式,是指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所各自享有的立法权是一种从属性的关系,立法机关有权撤销行政立法。所谓集权-分权模式,是指中央和地方都有立法权,但主要和重要的立法大都由中央制定。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的形成,有其历史与现实的原因。 一、立法机关至上模式的形成原因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制造自己的历史,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制造,而是在他们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制造。”①我国立法体制中的立法机关至上模式,既吸收借鉴了苏联立法体制的经验,也是对我国革命根据地时期法制实践的承继和发扬。 (一)苏俄立法体制对我国的影响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无产阶级“是在斗争的烈火中,在内战的烽火中开始规划出没有剥削者的国家的基本原则”,列宁曾要求“所有机关的全部工作都要适应于战争:按战时要求加以改造”。②这就必定要求集中权力,强化组织,实行铁的纪律。此外,在俄国这样一个无产阶级人数不多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列宁特别强调国家管理的集中和无产阶级统一意志的重要性。他指出,“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③在上述思想的指引下,1918 年 7 月,第五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俄国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规定,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有权修改宪法、制定法律,决定国家内政外交等重大政策;有权修改或撤销政府的一切决定,或停止政府决定的执行。这种制度模式对以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朝鲜的最高人民会议制度,都是仿照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模式建立起来的。 (二)革命根据地时期立法经验的影响 正如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人民共和国是经过革命根据地逐步进展起来的。”1931 年的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正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形。1931 年11 月 7 日,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之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其后公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又详细规定,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决定全国的大政方针。④由此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论立法体制的形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