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育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关注的焦点,探究培育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策略具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开展,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指导学生画画,而是更加侧重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拓和审美能力的培育,加上美术课程本身就具有美育的特征,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逐步将审美观点对小学生进展渗透,从而帮助学生从小培育审美能力。笔者认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从以下方面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学会欣赏线条的形态美 一根线的轻重、强弱不同,产生的空间上的远近之感也不同。西方绘画中运用线的强弱、力度、粗细等变化表达形体关系和前后距离,表达出透视感;中国绘画那么以墨线的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来传达视觉空间中的不同层次,到达虚实、强弱的比照效果,从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西方绘画又以线的粗、直、松、紧、柔软、光滑等表现出物体的坚硬厚重、柔软轻薄等质感效果,如达?芬奇的素描作品《妇女手习作》就以柔软、光滑流畅的线条表现出妇女肌肤的质感。而中国古代画家仲达作品中的线条就表现出女子服装贴肉的轻薄,有从水里淹湿而出之感,固有“衣出水〞之称。不同的线对人们的审美心理可引发不同的情感色彩。如直立的树可感觉为直线,直线给人正直、明确、理性之感;弯曲的河流、起伏的山脉可视为曲线,曲线那么给人以柔和、有活力、感性等印象;紊乱无序的线具有抽象性,使人感到一种活泼随意的美;水平线使人联想到平原、海洋,令人产生开阔、平静、安详之感;运动的线使人想到水浪、节奏,是一种简单而漂亮的线;竖线那么给人正直、庄严、稳定之感,使人联想到高大,产生向上、崇高、严肃之感;等等,这就是线条的韵律感。所以,线条就是画家心灵深处的音符。 二、让学生留心观察,引发他们的审美兴趣 美术是视觉艺术,在美术教育中老师要重视从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美好事物。首先老师可用直观的教具、模型、画、多媒体技术等帮助学生观察美、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面具教学中也可模仿学生平常较为经典的表情,让学生观察后说说这些是谁的表情,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参加课堂的欲望,对面具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