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教学流程:读——品——悟——诵——练导入:情景创设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1、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刚刚我们列举的这些诗歌,它们所描写的都是同一个主题——边塞,因此,人们把这一类的诗歌根据题材分,称之为“边塞诗”。今日,我们将要学习的《渔家傲》也是反映边塞主题的。而在范仲淹以前,很少有人用词这一形式来真实地反映边塞生活。这与作者有丰富的边地生活经验是密不可分的。一、 读1、听该诗的朗读,注意停顿和注音。千嶂里 燕然 羌管 人不寐2、请同学们齐读,做到正姿势:把书捧起;凝精神:目光专注;定气息:把气提起。同学们朗读得很好,已经把词中慷慨壮烈的韵味读出来了。而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有些许的把握不到位,让我们现在一起来品读该词,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味后能朗诵该词。二、 品(景)1、解题渔家傲:词牌名秋思:词名我们知道词的篇幅可以分为上、下阙(片),本词也是如此,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该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2、上阙:(1)、男生齐读,女生试着想象这样的景有什么特点:苍凉、悲凉…请同学们试想(言语引导想象画面): 塞外,我看到层峦叠峰之中一座城门紧闭的孤城,我的耳畔传来军中集结士兵准备迎敌的号角的声音。(2)、请问词中描写的景是哪里的景,什么时节的景?词中何处可以得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地点环境秋来:点明了时节(3)、我们现在也正值秋季,范仲淹笔下的景和我们身边的景一样吗?那个字告诉我们不一样了呢?异:统领全词 (4)、细细地感知词人所描绘的这个景有什么不一样?A、“衡阳雁去无留意”【特写】 秋天到了,大雁往南飞,飞到了衡阳。〔知识链接:衡阳,又称‘雁城’。传说,秋天,大雁南飞过冬,飞到我们的衡阳便徘徊在我衡阳的上空,不再南飞,于是,“雁城”便由此而来,衡阳也一个地方与大雁有关---“回雁峰”〕“大雁南飞”,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作者在此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拟人,给予大雁以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