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探究论文 一、前言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工业生产突飞猛进。由于工业化而产生许多环境问题,例如:空气、水和土壤污染、放射性废物及 其 它 毒 性 物 质 之 泛 滥 。 尤 其 是 环 境 灾 难(environmentaldisaster)的频仍发生,使世人深感环境危机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环境危机,各国政府及国际环境组织最初均强调训练与再训练专家及技术人员,以迎合专家人员的迫切需求。但是,各国逐渐发现环境问题涉及社会大众各层人士的行为,非环境专家所能解决,除非人人对环境有正确的认识与行为,方能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教育的目的在改变人类思想与行为,因此,解决环境危机之道端赖进展环境教育。联合国于 1972 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Stockholm)召开人类环境会议(UnitedNationConferenceontheHumanEnvironment),会中建议联合国应进展国际环境计划以协助各国进展环境教育。联合国遂于 1974 年正式推动国际环境教育计划,世界各国均大力推行。 1977 年 10 月联合国在前苏联的伯利西(Tbilisi)召开国际政府环境教育会议,会中制定的环境教育目标之一就是为每个人提供机会去获得保护环境和改进环境所需要的知识、价值观、态度、承诺和技能。会中曾决议:在进展环境教育计划时,必须考虑伦理的价值,环境教育应以产生认知和价值为目的,藉以改进生活品质。 1991 年国际环境教育计划发行的通讯 Connect,以”全球环境伦理-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AUniversalEnvironmentalEthic-TheUltimateGoalofEnvironmentalEducation)为主题,论述环境伦理的重要性。文中指称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培育具有环境伦理信念的人,他具备正确的环境态度和价值观,并能做出理想的环境行为。 二、人类中心主义阻碍伦理信念的演进 所谓伦理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而环境伦理是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的道德关系,也可以说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伦理责任。伦理的内涵包括信念、态度和价值观。 环境伦理学是一门崭新的学问,虽然它源远流长,但是它真正的兴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当环境危机出现时,哲学家们开始应用传统的伦理学思考环境问题,他们常遭遇到两个问题:其一,存在于人与自然环境之间适当的关系是什么?其次,这个关系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哲学家们发现传统的伦理学对这些问题的答案非常暧昧。 依据西方传统的哲学观点,通常是否认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有直接的道德关系存在,并认为只有人类具有道德地位,所有其它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