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下后勤管理论文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现状 1.经费不足。 高职院校若要获得长足进展,除了要提升办学质量外,还要提高办学条件,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学设施增加与办学条件的改善均会面临经费不足现状,使得后勤管理工作滞后。 2.后勤管理欠法律规范。 部分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多依靠以往的经验进行管理,并没有形成一整套的法律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体系,服务意识不健全。再加上部分后勤管理人员结构层次不一,成本核算与管理能力不足、质量意识淡薄等,使得后勤管理工作并没有取得实效。 二、组织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组织生命周期理论最早出现于 1959 年,由马森·海尔瑞首次提出“生命周期”这一观点,他认为生物学中的成长曲线对于组织进展来说同样适用,组织进展进程中会伴随着停滞、消亡等现象存在,换言之,管理方面存在的滞后因素(局限性)会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组织可持续进展的瓶颈因素。而后,该观点被用于企业组织的成长、经营产品的更新、技术变迁以及产业更替等与企业进展过程息息相关的多种现象中。就企业进展而言,有学者将组织生命周期划分为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法律规范化阶段以及精细阶段四个方面,且各个阶段之间根据次序是逐层递进的,同时也展现了企业进展全过程。首先是创业阶段:企业(组织)进展之初时,难点和重点问题就在于产品生产后如何立足于市场,因此,创业者会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其中,随着员工数量增多,技术向导、产品销售等一系列问题就会出现,企业对生产结构进行调整,以维持企业进展;其次是集体化阶段:进展危机得解后,组织中的部门便会出现严重的工作分派、权力分级以及劳动分工等现象,此时的组织尚未形成法律规范,当领导者职责与对组织的美好愿景二者之间发生冲突时,便会出现自主权危机现象,此时便要寻求协调和控制路径;再次是法律规范化阶段:处于该阶段的企业会形成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程序等,对中层管理者(或以下)构成束缚,官僚化色彩稍显浓厚;最后是精细阶段:组织中团队合作意识较强,但易进入衰退期,此时的组织需要活力。组织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会对管理者形成较大的影响力,管理者会自主讨论管理策略,故而,有必要应用于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工作。 三、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下的高职院校后勤管理 参照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阶段划分,再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现状,需要认清两个问题。一是高职院校处于四个阶段中的哪一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