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 环境损害 119 冻伤和体温过低 Mark E.Hoffmann体温过低是由于热量丧失引起的,引起热量丧失的原因主要有热的传导、对流、辐射、蒸发局部寒冷损伤及冻伤发生的原因是低温引起的血液粘滞度增高和细胞内损伤。临床特征亚冻伤是由于机体复温引起的较轻的冻伤,不包括组织的缺损。战壕足是由于机体组织几小时至几天内处于潮湿和高于冻伤温度的环境中引起的,长期多汗症和对寒冷刺激不敏感是主要原因。冻疮是因为皮肤长期或间断的暴露于潮湿的非冰点的寒冷的环境温度中引起的红肿和痛苦的皮肤病变。患者假如既往有亚冻伤或冻疮的病史,则更容易复发。Ⅰ 度和Ⅱ冻伤是表皮及真皮的损伤,临床上表现为:水肿、红斑、表皮剥脱、水泡(Ⅱ度)。III 度冻伤是一种更深层的损伤,伤及全层皮肤及皮下组织。Ⅳ度冻伤的部位包括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骨骼。表现为紫绀及感觉丧失,常伴有出血性水泡和皮肤坏死。最后,组织表现为干性坏疽(表 119-1)。轻度体温过低,体温在 32℃-35℃,常伴有寒战、心动过速及血压升高。当体核温度低于 32℃时,寒战消逝,心率、血压下降,思维迟钝、吞咽和咳嗽反射消逝。误吸是常见并发症,肾脏浓缩功能损伤导致“寒性多尿”,最终导致脱水。当体核温度变得更低时,病人开始昏睡及昏迷。长时间不能活动,增加横纹肌溶解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性。血液浓缩及血容量减少可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高血糖症常见,然而,超过 40%的患者血糖过低。常伴有酸碱平衡紊乱,但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当体核温度再下降时,心电图可见 PR、 QRS、 QT 间隔时间延长和 Osborn J 波。心律从心动过速进展为心动过缓,最后表现为心房纤颤,从心室率缓慢到室颤,随着体核温度下降可出现心脏停博。表 119-1 冻伤严重程度的分级分级 症状浅表损害Ⅰ 度冻伤:冻伤区域有红斑,水肿,有刺痛、烧灼感、痛苦,可能有多汗。充血,无水泡和皮肤坏死。间或有表皮剥脱(5-10 天后)。Ⅱ 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水肿,含 透明液的水疱,皮肤剥脱,黑色的焦痂。严重病人可有血管神经紊乱。深层损害III 度冻伤:全层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冻伤,并紫色或血性液体的水疱。最初,创面没有感觉,后来,轻微痛,烧灼感,搏动感、痛苦。IV 度冻伤:伤及全层皮肤、皮下组织、 肌肉、肌腱、骨骼。最初,色较深,发绀,青紫,最后,黑色干性坏疽。关节可能感觉不舒适。诊断和鉴别诊断当体核温度低于 35℃时可诊断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