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借贷记账法第一节 会计科目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会计要素是对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为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还应进一步进行细致的分类。会计科目就是对于会计对象进一步分类的项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分类的标志。在每一个会计科目名称的项下,都有明确的含义、核算范围。 企业的经济活动纷繁复杂,所引起的各个会计要素的内部构成以及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增减变化也错综复杂,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为了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就需要根据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分门别类地确定项目。在会计核算中除了要根据各会计要素的不同特点,还应该根据经济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别、分项目的核算。设置会计科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规定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的一种专门的方法。在设置会计科目时,需要将会计对象中具体内容相同的归为一类,设立一个会计科目名称,具备这类信息特征的经济业务,均在该科目项下进行核算。同时,要为每一具体的类别规定一个科目名称,并且限定在该科目名称下包括的内容。 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科学分类,可以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科学的、详细的分类指标体系。设置会计科目决定着账户的开设、报表结构的设计是一种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会计科目作为分类信息的项目或标志,必须根据一定的原则来设定。 设置会计科目 时,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即从各种不同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出发,根据全面核算其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及结果的目的来确定应该设置哪些会计科目:考虑不同的行业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各自企业的特点;在此前提下根据企业生产产品的特点及规模大小决定各个会计科目的具体设置。 (二)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设置会计科目要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即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要符合企业自身经济管理的要求;要符合包括投资者在内的有关各方面要求,提供用于决策方面的需要。 (三)设置会计科目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统一性,即在设置会计科目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一些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统一的规定,对于核算指标的计算标准、口径都要统一;灵活性,即各个单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及投资者的要求,设置或者增补会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