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水资源工程建设讨论 威宁自治县大多为石灰岩地区,岩石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在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之后会形成碳酸氢钙,能够溶解于水,这就使岩石逐渐被水溶蚀,形成状态各异的喀斯特地貌,主要表现为溶沟、石林、天生桥、落水洞、溶洞。地形崎岖,土层浅薄,贫瘠;地表水易渗漏,地下暗河发育;峰林、峰丛、石林、溶洞等景观突显。使其区域经济开发和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突出,有很多不利于生产生活的因素,譬如地表干旱、容易形成断层等。该县因基础薄弱、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经济社会进展相对滞后,1986 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贫困县、1994 年被定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1]、2024 年被国务院定为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县[2]。“十二五”[3]计划实施以来,中央、省、市、县高度重视该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4],各级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千方百计破解水困难题,新建了一批水资源配置工程,使威宁的供水能力、防汛抗旱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大提升,城镇和农村生活生产用水条件大大改善,有力地为社会经济快速进展提供水利保障。 1 基本概况 威宁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云贵高原乌蒙山脉的腹地,地 形 呈 中 部 高 四 周 低 的 台 地 形 , 平 均 海 拔 2200m , 总 面 积6298km2,辖 39 个乡镇(街道)、620 个行政村(社区),居住着汉、彝、回、苗、布依等 19 个民族,总人口 151.1×104 人。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村群众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5](2024 年按人均 2300 元标准统计,有贫困人口 38.3×104 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不明显,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辐射强,平均气温在 11.8℃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949.7mm。水资源量约 31×108m3 ( 地 表 水 资 源 25.6×108m3 、 地 下 水 资 源5.4×108m3),人均水资源量约为 1800m3,远远低于全省人均2800m3、全国人均 2240m3 的平均水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大量水资源难以开发利用,现有水资源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占总水资源量的 20%左右,已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还不到总水资 源 量 的 5% ; 已 建 水 库 蓄 水 工 程 只 有 23 座 , 总 库 容5988×104m3,常年正常蓄水量约 4000×104m3。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十分迫切,必须提速进展,后发赶超,为当地脱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