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职业服装设计论文 一、以课堂分组定课题讨论与课余设计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 设计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培育和考察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但是,此类课程的特别性使得每次设计实践阶段开始时教室里空无一人,学生呈现各自为政、松散无序的状态,老师也无法进行指导和管理工作。为避开出现上述现象,笔者实行了课堂定课题讨论与课余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职业服装的分类设计”这一节,老师以“餐馆”与“学校”作为课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选择,然后依据选定的课题,再让其各自选择细分的主题,比如“咖啡馆”职业服装与“小学生”校服设计等。在课堂上小组成员讨论课题的准备工作,包括设计方案的完成时间、设计方案前期的调查与资料搜集,以及成员间的任务分配等。具体的实施工作则大部分需要学生在课余完成。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避开了个别散漫、自制力差的学生前期放松、后期赶作业的现象;另一方面,分小组设计的方式也比单打独斗更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因为每个学生的设计理念可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在探讨过程中求同存异、相互激发灵感,最后的作品必须由小组成员共同认可。 二、以与客户的实际合作为主的设计实践方式 以往的设计实践多以纸上谈兵式的方案呈现,学生把重心放在设计方案的新颖与表现效果的出色上,而忽略了最基本的有用与舒适的原则,常常导致最后的方案华而不实。所以,笔者除了设计方案以外,还要求学生寻找合作企业,在最终的设计方案中选择一套制出成衣。这就要求学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方案的可行性与有用性,对于服装的结构与制作工艺也需要了解与掌握。例如,有一组学生是为某洗浴中心的服务员设计服装。他们在设计前期与该中心的负责人进行了多次沟通,详尽询问了设计要求,包括该职业的辨识度、工作时对于款式与面料的有用与舒适度以及美观与时尚性要求等;并且对于该中心的定位、装修风格以及现有的制服等都做了详尽的调研,搜集了大量的图文资料,最终以符合行业特点的数码印花作为设计重点,制作完成了令客户满意的样衣。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设计成熟度无疑会有极大的提高,同时也考验和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将来的就业多有裨益。而与客户的联系也能使学校真正培育学以致用的学生,而非闭门造车的空想家。 三、多媒体教学软件运用和市场调研、博物馆参观等多样化的授课方式 职业服装设计是服装设计类别中较特别的一类,其教学内容与时装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