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国初期吉林省增产节约运动开展概述建国初期,全国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要求。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遭受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和三年的解放战争,导致国内财政经济收支不平衡,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极其困难,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所以迅速恢复国内经济成为中国共产党巩固新生政权的现实要求。同时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促使中国共产党为取得战争胜利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与经济实力。中国共产党在面临着国内经济困难和抗美援朝战争两大困难,决定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新生政权。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在此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阶段开展的以发展生产厉行节约为目标的群众性爱国运动。爱国增产运动的顺利开展及扩大对恢复国民经济及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进而巩固新生政权做出巨大贡献。新中国建立初期,吉林省面临着严酷的经济形势,加之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和抗美援朝运动的兴起,为了迅速摆脱困境,吉林省的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在响应国家的号召和东北地区率先开展的创纪录生产劳动竞赛的运动下应运而生。一、全国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开展的背景(一)建国初期财政经济的严重困难1949 年新中国成立,长达数百年的民族独立斗争自此画上了圆满句号,民主政府的成立让亿万中国人看到了希望,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军民在天安门广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虽然吉林省是全国解放较早的省份。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全省各级人民政权已经普遍建立起来,土地改革运动已经基本完成,从敌伪手中没收国民党企业和官僚资本企业,工农业生产焕发生机。但是我国当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尤其是经历了长达十四年日寇掠夺和三年以来国民党反动派摧残破坏的吉林省,整个经济领域处于崩溃的边缘。新中国成立以后,吉林省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在政治上当时全国尚未全面解放,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全面封锁,尤其是省内的反动势力还在垂死挣扎,进行各种破坏和颠覆活动,社会治安不够稳定;城市和工矿企业中的民主改革尚未前面展开,封建参与势力还没有彻底消灭,民主时期的革命任务还有很多。在经济上,吉林省属于落后的殖民地经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以及国民觉反动派发动反人民战争的破坏,使经济更加衰落。建国初期吉林省工业产品产量还低于日伪时期水平。“1949 年煤炭产量仅为 1944 年煤产量的 27%。企业破坏严重、恢复生产存在许多困难。工农业生产萎缩,流通里道阻塞,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