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教育探究 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素养的人才越来越成为各国进展的关键和着力点,高素养人才的培育由此成为各国之间竞争的平台和切入点。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目的是要使人人都可以获得教育,培育出全面进展的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高校作为高素养人才的培育基地,对培育出思想活跃、敢于开拓、富于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才,更是具有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和使命。要想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完成时代和社会给予高校的这一份神圣的责任,高校就必须创新,而创新的重中之重就是创新教育。高校创新教育是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素养人才培育的重中之重,顾名思义创新教育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以探究讨论的态度,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在能量,收获学习成果的活动。创新教育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创新教育能够重点培育和锻炼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事与愿违的是,高校在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试教育仍占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学校往往会忽视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效果事倍功半,这是我国传统教育观念、传统培育方式等因素综合影响的必定结果。因此,当代高校应从转变教育观念出发,紧紧围绕创新教育这一中心,寻找自身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争取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积极探究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1 目前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思维观念陈旧 我国教育受传统理念影响较深,“继承教育”是主流的教育理念。长期以来,高校在培育人才时,通常都喜爱用统一的一种模式去“改造”学生,结果是学生接受先人知识经验的能力普遍较强,但由于这种“继承教育”本身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个性进展,使得学生普遍缺乏自我创新的能力。 1.2 机制不健全,政策导向缺失 虽然部分高校对创新教育开展过一系列的讨论和推广,但在创新教育的组织形式、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落实不到位,创新教育目前仍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鸡肋。政府主流引导的缺失、创新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评价激励机制的不到位等种种因素,使得老师在创新教育方面的业绩并未能在提职、加薪等方面得到相应的体现。 1.3 老师缺乏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 老师作为教育者,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创新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推动的深度和广度,完全是由教育活动的主体老师来决定的,而现实状况是我国目前很多老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