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化工类人才培育模式讨论 一、高校化工专业现状 20 世纪前叶,一批重大化学工艺出现使得化学工程这个学科在学术界崭露头角,而煤和石油迅速进展也要求有透彻的理论指导与专业知识,因此作为化学工程的一级学科应运而生。经过几十年的进展,化工学科逐渐走向成熟,目前国内各大地方院校中,绝大部分开设了化工工程专业及其类似专业,为我国化学工业培育了大批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进展,高校化工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也成为我们亟待改革教学模式的原因。 (一)化学工程与高新技术学科交叉进展 化学工程涉及面广,且涉及品种多、数量大,不仅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载体”和“桥梁”。而化工在学科上与材料、能源、化学等学科联系越来越紧密和深化,因此在人才的培育上也应该遵循学科进展规律,培育专业化、多样性复合人才。目前,我国高校专业教育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教学方式,与高新技术进展的现实有所脱节,学科交叉引起专业界限的淡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在仅仅强调本专业知识的把握,更应着眼于未来,打造化工与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交叉进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培育多层次、复合型人才。 (二)人才就业观念和培育模式改革 这就要求高校化工教育人员转变教学模式,从化学教育深层理念创新入手,扩大学科内涵,改变教学设置和教学方法,开展以理论教学作为基础,以实践训练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化工学科教学质量。就目前情况来看,“平台加方向”实为不错的选择。近年来,我们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进展需求的人才培育模式,以深化改革教学模式与实践等教学项目为依托,进行了人才培育模式改革的探究和实践。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压缩冷门内容,实行专业互补的形式,拓宽专业进展方向,尽可能增加知识含量。此外,化学工程专业应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建立不同种类的培训基地,在打好基础理论知识前提之外,尽可能增加实际操作的经验,以便毕业后很快适应工作环境。 (三)教育模式落后,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人才的竞争是一切竞争的核心。教学模式的落后直接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承担新领域开发和高新技术研发的重任。高校教学仍然遵循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授课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化学工业的热情,进而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这也是目前高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上述情况,未来高校必须在人才培育以及课程教学方面有所改变,适应当今社会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