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法制素养培育路径讨论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高等教育的进展,高校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视人才培育,以期为我国经济和社会进展提供高质量的毕业生。但是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高校学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技能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法制素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法制素养的培育和政治思想的树立的主要途径。本文基于法制素养的内涵和高校学生法制素养培育的现状,从思政教育的角度对高校学生法制素养的培育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学生法制素养的提升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法制素养;培育策略 一引言 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需要每位公民的积极参加,而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进展的主要力量,更加需要掌握各项法律知识,积极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为建设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做出重要贡献。高校思政教育是帮助学生培育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主要途径,同时也为学生法制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本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探究高校学生法制素养的培育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法制素养的内涵 法制素养是指一个人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通常根据以下三种含义理解:第一,法律知识,指的是个人要理解和掌握法律的相关规定;第二,法律意识,指的是个人需要对法律具有敬畏和崇拜之心,当遇到问题时,能首先想到通过法律解决问题,能自觉遵守法律的判决结果;第三,法律信仰,即个人内心始终信任法律是全社会都遵从的至高无上的行为准则,具有该信仰的人属于法律认识的顶级阶段。一个人的法制素养往往通过以上几个方面表现出来,所以,想要成为社会上的高素养高技能人才需要学习法律,提升法制素养。 三思政教育视角下高校学生法制素养培育现状分析 根据我国依法治国方略要求,要将高校思政课堂作为传播法律知识,提升法制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现阶段的高校思政课堂还存在一些不利于提升学生法制素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思政课程改革后,《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就被合并为一门课程,虽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高校学生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但是这样的课程设置大大减少了学生学习法律的时间,令学生难以掌握法律中的重点内容。而自 2024 年以来,《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教材经过了几次修订,教材中的法理内容逐渐多于实体法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