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

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_第1页
1/22
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_第2页
2/22
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_第3页
3/22
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 2024 年 9 月,习近平视察北京师范大学,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做“四有”好老师要求。强调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老师应该执著于教书育人,把道德情操体现到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要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要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1]2024 年 5 月 2 日,在“五四”青年节和纪念北京大学建校 120 周年前夕,习近平又来到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再次提到“四有”好老师要求,并强调建设政治素养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养老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提出师德师风是评价老师队伍素养的第一标准;要求引导老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2]习近平这两次讲话对师德建设提出的要求,是新时代高等学校师德建设的指导方针。2024 年 8 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原则、要求和举措;强调高校老师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明确了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目前,各高等学校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讲话要求,执行教育部“意见”精神,解决好高校师德建设中的矛盾与短板,并形成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是各高等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老师队伍建设水平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高等学校师德建设的内涵与现实矛盾 (一)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要求。高校师德建设必定反映老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属性要求。一般意义上讲,老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老师根据社会要求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法律规范和品质的总合,集中体现在老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等方面。[3]师德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实践性、示范性、专业性等特点。师德是在价值观支配下,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产生的,其本身及成长具有鲜亮的社会属性和时代特征,师德需要在一定环境下培育和养成,其示范性和专业性是师德养成环境的依托。因此,师德建设核心内容就是根据师德的属性要求培育良好师德,提高老师职业道德修养。高校师德建设主体分为师德践行主体和师德责任主体。广阔一线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履行岗位职责,教书育人,成为师德建设中的践行主体。老师履行岗位职责区别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