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思考 心理学诞生于西方,心理服务同样也起源于西方,经过长时间的进展与探究,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逐渐完善,探究出各类具有我国高校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思维进展,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高校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为大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培育更多具有高素养、高水平的高校大学生。 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特点 1.1 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活动相互融合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呈现出与德育教育相互融合的特点。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会想传统的儒家思想融入其中,更加注重学生优秀德行、品质的培育。比如《论语•子罕》中所提出的“仁者不忧”,指的是仁德的人就不会忧愁[1]。《礼记•大学》中提出:“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指的是“心无愧怍,则广阔宽平,而体常舒泰”。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进展,借助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思想,指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并且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 1.2 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对接 纵观当前各类世界级著名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开展情况而言(详见下表),大部分高校均比较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大学生创设参加心理训练与心理培育的场所[2]。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中却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即便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没有将高校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互融合。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高校需要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服务活动,为高校学生答疑解难,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避开学生由于进入思维误区而出现心理扭曲问题,使每一位高校大学生均能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价值观念[3]。 1.3 师资力量与服务设备比较匮乏 结合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以心理咨询师为例,当前很多高校中缺乏心理咨询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多由思想政治老师、辅导员等进行教学指导,或者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是在美国等国家的高等院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咨询的老师数量相对较多,且各个心理健康咨询师均具有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精神病学等相关博士学位,从业资格证等等。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例,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在职老师30 名,学校学生为 21000 名,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老师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