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投资与理财专业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学科体系完整、轻工作岗位需求,强调理论传授、忽视实践训练,老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等现象。这些现象在高职院校的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教学中表现得更加突出。这与我国市场经济新阶段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大相径庭:高职院校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育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养高等特点。目前,高职院校的投资与理财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忽视实践教学 投资与理财专业与社会现实联系密切,社会衡量该专业毕业生的最重要标准就是看其实际操作技能。假如教学与实践脱节,教出来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拘泥教条,必定会被社会淘汰。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加上投资与理财专业的实践教学组织难度大、成本相对较高等原因,在教学中实际上忽视了实践教学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太小,效果甚微。 (2)老师缺乏指导实践能力 制约实践教学的一个因素是老师本身。投资与理财专业的老师大都是从别的专业的老师转来的,即使是本专业的老师,由于偏重理论教学,长期脱离实际,也缺乏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近几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引进了一批刚毕业的硕士,但这些年轻的老师却是从校门到校门,同样缺乏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 (3)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用与市场要求脱节 目前高职的投资与理财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强调体系的完整,理论性课程偏多。真正市场需要的一些知识却未设置相应的课程,如市场营销这门课,目前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普遍没有开设,但是市场却非常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再就是教材的选用存在问题,教材偏重于理论的阐述,没有考虑高职学生的基础和特点,缺少实践的内容。 (4)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教学方法仍以讲授法为主,缺乏有用性和生动性,方法单一,疏于变化。老师和学生间少有互动。既不利于学生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氛围,也限制了老师的能动性发挥,不能因时制宜、因材施教。 (5)轻视素养教育,学生可持续进展能力薄弱 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看,投资与理财专业的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缺乏自我学习和自我进展的能力,缺少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精神,更遑论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市场决定人才需求的情况下,可持续进展能力的薄弱,就意味着未来职业生涯的曲折。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