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老师可持续进展评价与激励讨论 【摘要】对高校老师进行可持续进展评价与激励,有利于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制造性,因此当前形势下讨论高校老师的可持续进展评价尤为必要。本文主要从高校老师的可持续进展与进展激励方面入手,分析高校老师可持续进展评价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薪酬、考核、科研成果方面分析原因,最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对高校进一步进展和完善考评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老师;可持续进展;评价与激励 高校老师的可持续性进展不仅关系到老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制造性的提高,还关系到高校的整体运作以及良性进展,同时深刻影响着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展,因此,当前形势下讨论高校老师的可持续进展评价十分必要。 一、当前高校老师进展评价与激励存在的问题分析 1、薪酬方面。目前,高校实行的老师收入分配政策,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收入分配方式,未能根据不同岗位、专业以及同岗位不同工作质量等具体情况拉开差距档次,享受不同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做好做坏、做多做少都一个样”的现象,老师的薪酬分配不公平以及薪酬差别难以得到更好的体现,老师的创新以及科研成果得不到有效的激励,薪酬方面的外部竞争力不高从而使得高校优秀人才的流失。2、考核方面。目前高校对于老师绩效考评的标准主要侧重于科研成果上,许多高校都明确的规定在职老师每年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科研任务,考核的指标一味的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直接导致的后果是部分的老师学会了弄虚作假,学术上的不正之风蔓延,腐败事件频繁发生。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存在着考核不法律规范以及监督不力的现象,导致整个考核过程过于形式,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导致考评结果失真,失去应有的考核作用。3、科研成果方面。目前,绝大部分高校仍然实行对老师的教学和科研业绩进行年终的量化考核制度,这样的量化考核制度不仅严重的束缚了老师的进展,而且沉重的打击了科研的制造力。因为,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优秀的学术论文都是建立在一个较长周期的艰苦讨论以及付出,不断进行改进、改善才能做出的好成果。然而,一味追求数量的这种年度量化考核无形中给老师们带来严重的压力,使得老师们被迫追求做出“短平快”的科研来应付这种制度,以完成应有的指标。这样的指标直接导致的是老师出现心浮气躁的状态,必定无法潜心地讨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因此老师的学术水平,科研成果在这种制度下也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