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老师教育理念中循证思维讨论 一、教育理念的新范式——循证思维 1.有效的证据。循证医学、管理学的讨论和实践领域不仅强调“证据”是其核心要素,更强调多重证据观,循证教育思维中也不例外,尤其是高校老师在教育实践中也要重视证据来源是多方面性。从教育理论的指导层面来看,应该是国内外权威教育专家的理论讨论和观点;从教育的内容来或教育资料的提供看,可以是权威的教材、论著、学科进展的前沿理论和观点;从教育管理者的指导思想看,应该是符合学科、课程及学生特点的教育政策和标准以及监督机制;从教育对象来看,可以是受教育者的需求和期望;从社会层面看,可以是市场的要求和需要,家长的期待,企业等组织的用人标准;还可以是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其中每个证据都可以影响循证教育实践的效果,但只有统筹兼顾,科学整合,结合实际教育情境,加上教育者(高校老师)的个人经验推断,才能基于多元证据形成正确的教育决策。 2.教育者(高校老师)的教育实践。教育者(高校老师)针对高校人才培育的目标,正确的教育政策导向,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要求,高校学生的特点,考虑他们的价值观、性格进展阶段、文化知识基础、能力素养及偏好等因素,根据能收集到的最佳证据,结合老师个人的教育学价值观、专业知识理论和教学经验实行教育实践决策并完成教育实践过程。相比传统教育实践模式,循证教育实践更科学化、理性化,更具有可实践性。 3.高校学生的积极参加。循证教育思维下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服务者的角色意识,学生可以积极参加教育实践决策以及教育实践计划的制定,也可以参加到具体的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比如从教材的选择、教学的内容和进度、教学的方法和思路、甚至作业的布置等方面,并应及时反馈教育实践结果,对教育决策以及教育实践过程进行及时修正。 4.利益相关者的有效配合。基于循证思维的教育教学若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因此,除了高校老师和学生这两个直接主体,教育过程的讨论者(教育理论的讨论者和教育资料的提供者)、教育管理者(高校或其上级机构)、人才使用方(各用人单位)都应该作为循证教育思维的间接主体、合作者给予积极有效的配合。 二、循证思维对高校老师教育教学的影响 作为一种较新的、更为科学、理性的教育理念范式,循证教育思维无疑会对高校老师的教育教学产生新的影响,主要有: 1.循证思维使高校老师的教学决策更为理性、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