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老师职业道德水平探究 摘要:老师职业道德是老师素养的灵魂,是老师做人和从教的基础。积极的道德情感和坚强的道德意志,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导向、激励和示范作用。简要概述近年来高校老师中存在的一些职业道德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提高高校老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关键词:高校老师;职业道德 古语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和教学工作最主要的核心任务就是育人,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关键因素是老师。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老师个人的道德水平,对于育人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1]。高校老师作为老师职业中的一种,既有老师职业的共同特点,又有着不同于中小学老师的特别内涵,主要表现在高校老师不仅担任着教育教学者的角色,还承担着学术讨论、服务社会以及传承文明的重要职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要求高校老师具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水平。然而,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化思潮冲击下,高校老师中逐渐出现了职业道德滑坡甚至缺失的现象,为此有必要实行措施,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1 高校老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书育人意识淡薄,消极应付教学工作,起不到表率作用。部分高校老师严重忽视教学工作中的育人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上课过程中大多根据讲稿照本宣科,甚至还有一些老师上课时信口开河,没有根据要求将理论知识和社会生活实际以及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反而把一些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传递给学生,这样做对于学生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对于学校的管理也极为不利。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同样没有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科研实验中杜撰和篡改实验数据、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来应付科研任务的报道常有出现,极大地损害了老师的形象。1.2 教学言行不够法律规范,学术道德水平下滑,丢失了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目前很多高校老师在课堂中还存在不符合法律规范的教学行为,比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讽刺和挖苦,随意向学生扔粉笔,讲课过程中倚靠课桌椅、接听私人电话等等,这些行为都大大降低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还有少部分高校老师在社会变革和转型过程中随波逐流,出现了争名夺利、小贪小贿等问题;还有高校老师被眼前的经济利益所迷惑,对于复杂烦琐的基础讨论避而远之,对于那些见效快、有明显经济利益的项目趋之若鹜,学术讨论过程中只是进行简单的低水平重复,缺乏独立思考和验证,做出的科研成果没有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