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中的人本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的建设 1.构建办学以人才为本、老师为主体的理念。高等教育管理有一个重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学习和教学科研环境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针对经验丰富,在教书育人、科研创新方面卓有成效的老老师,学校管理层应在充分尊重老老师人格并给予他们更多关怀照顾的基础上,制造出利于老老师总结经验,搞好对中青年老师传帮带的教育沃土,使他们能自觉自愿地起到顾问和指导作用;对于年富力强的中年老师,要让他们勇于挑起学术科研重担,为他们提供资金、场地,对他们的业绩要充分肯定,使他们凸显在高校老师中的内核作用;而面对青年老师,学校要为他们提供快速成长与进展的渠道,制订培育计划和目标,通过经济激励和目标激励促进青年老师的进展。只有高素养的老师才能培育出高质量的学生,才能有学校的良性循环,促进学校可持续进展。同样,只有老师群体的进展,高校教学、科研及服务社会的“质”的提高才有可持续的保障,老师积极性的提高也可以促进学校良好氛围的营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塑学生理想,实现学生自身素养的提高。2.培育“全面、和谐进展的人”。“全面、和谐进展的人”是社会急需的人,大学教育和管理应该以培育这方面的人才为目标,不遗余力地为社会多输送这样的人才,这是大学教育的本质所在。管理育人是培育“全面、和谐进展的人”的必定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全面、和谐进展的人。这种全面、和谐的进展,是指“制造个体的人的丰富性,把高尚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质、审美价值、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有机结合起来,教育才会是最有效的,才能达到教育目的。为此,学校的管理者就要合理地布置各项教育任务,恰当地分配教育资源,整合各种不同的教育力量,使学校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培育任务和途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进展,让大学教育与管理更和谐和充满生机。3.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根本目标。制度本身蕴涵影响学生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进展的因素,使通过教育管理育人成为必要和可能。任何一种制度和法律规范的背后,都有一套价值观念和文化在支撑,因此,什么样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和价值观念,并且会对制度当中人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方式产生影响。学校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制度对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时不仅考虑到管理老师员工的需要,更要考虑到它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