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资源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探究 【摘要】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进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推动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才可以在建设高水平大学格局中争得一席之地。高校开展教育资源绩效评价管理是提高办学质量、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当前高校财政资源投入情况,探究了高校投入产出综合绩效的讨论思路,和绩效模型的构建。 【关键词】高校教育资源;投入产出;综合绩效评价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一直将关注点放在教育资源的投入与配置方面,没有对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提起重视。另外,人们对高校的绩效评价主要关注点在办学产出方面,没有对办学投入进行充分考虑,或只针对单一项目进行评价,如科研项目绩效、办学质量评估等。在评价指向方面,单一的绩效评价可能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偏离本质[1]。 一、高效财政资源投入情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还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是提高民众素养、进展国家经济的重要基石。近些年,党和国家在教育方面也逐渐加大了财政投入。国际对教育投入的通用基线是,当人均 GDP 达到 800 美元-1000 元时,教育的财政支出 GDP 比例应达4.07-4.25%,方可确保经济与教育的协调进展。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 GDP 早已达到 800 美元标准,且在 2024 年国家教育财政支出 GDP 也如期达标。大幅增加的财政教育经费,令高校拥有越来越多的可支配教育资源,如今高校更追求结构、质量、规模的协调进展,所以对教育资源配置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其使用效率,是高校目前进展过程中的必要需求。 二、国内外针对高校绩效讨论情况 关于高校绩效评价方面的讨论,国外起步较早,部分国家已经将评价结果应用到多个配置环节。美英等国已经针对高校绩效评价成立了专门的讨论机构,用以评价和探究适应性更强的评价指标,和将指标与财政拨款进行关联的措施。我国在构建高校绩效评价体系时,可以参考、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但由于国情的差异,应谨慎对待此问题。国内也有两类组织对各高校进行了指标性评价,一是政府监管的指标评价,二是社会组织对各高校的指标评价。但是结合目前的高校绩效评价情况进行分析,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很多评价只关注了高校的产出结果,没有对投入条件进行合理考虑。2.评价指标更侧重单一项目的考核,缺乏全面性。3.定性、定量指标,增量、存量指标存在搭配不合理情况,评价结果缺乏导向性[3]。 三、高校投入产出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