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保障体系探究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几个重要手段,分别从制造良好氛围、完善选题过程、建立考评体系、建设信息平台等几个角度,对高校毕业设计改革进行了探究与实践,形成了一套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保障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进一步夯实毕业设计在整个本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地位。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保障体系 1.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本科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设计的质量下降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毕业设计通常在第 8 学期开始进行,此时大部分学生会把重心放在就业、考研、出国等方面,导致对毕业设计的完成时间预留较少,出现应付差事、随便糊弄、工作量不够等问题,少数同学甚至会出现抄袭问题。(2)指导老师投入精力不够,管理监督力度不足。高校老师面临着科研项目讨论、职称评审、指导讨论生、日常教学等工作压力,事务繁忙,力不从心,对本科生毕业设计疏于管理。少数责任心不强的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存在把关不严、指导不到位、监督不够的情况,导致学生毕业设计漏洞百出、参差不齐。 2.主要对策 2.1 制造良好的氛围 加强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是制造良好毕业设计氛围的基础。从本科一年级开始,就应开设相应的毕业设计重要性心理强化课程,通过专业教育培育本科生,强调毕业设计不仅是实践教学环节,而且是实现培育目标的重要学习手段。毕业设计不仅是开展工程基础训练、提高科学讨论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且是培育优秀思想品质、开展综合素养教育、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意识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后努力生存、适应社会、实现自我进展的初步学习过程。充分认识毕业设计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建立责任心,仔细完成毕业设计。其次,本科教学任务中应添加定期的论文写作教学,开展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论文写作是一项全面体现科学探究过程的活动,而并非随意的文字拼凑。本科生教育应当将论文写作与学生的科研兴趣结合起来,变被动式的写作教育为主动性的科研探究实践,培育论文的科学写作能力。每学期可以由科研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一到两次的科研写作指导培训,传授系统化的科研写作方法,指导本科生形成系统化的科研写作思路,培育学生的科研兴趣,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