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文化互融式教学探讨 [摘要]互融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专业特长的老师、学生、民族文化精英组合为一个教学团队,将课堂讲授、讨论与课外文化考察实践、文化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融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互融式教学适用于民族高校、民族地区高校和开设民族预科的高校。在互融式教学中,老师、学生和民族文化精英应各自发挥相应功能。互融式教学在其实施中需要有老师队伍、实践基地等条件的支撑,在实施过程中不能简单化、形式化。 [关键词]互融式教学;民族;文化课程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民族 8 省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5大少数民族自治区和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贵州、云南和青海 3 省)所占国土面积约为全国国土总面积的 2/3;2024 年人口普查,少数民 族 人 口 数 量 约 有 1.137 亿 人 , 占 全 国 总 人 口 数 量 的8.49%[1]684。为了进展民族教育,国家在民族地区开办了层次完整、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高等院校,据统计,2024 年全国在校少数民族学生 176.88 万人[1]712,2024 年国家民委直属 6 所高等院校招生总数即达 37051 人[2]661。在民族地区高校(包括民族类院校)和具有少数民族预科培育任务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民族文化类课程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如组织和实施得好,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整体素养、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能增强学生的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国家认同。因此,探究高校民族文化类课程的新型教学方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互融式教学及其特点 所谓互融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专业特长的老师、学生、民族文化精英组合为一个教学团队,将课堂讲授、讨论与课外文化考察实践、文化调查和文化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融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表现在: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发挥不同学科和文化背景高校老师的专长。一门课程分成几个甚至更多模块,每位老师所教均为最为擅常、知识积累最为丰富、相关讨论最为专业的板块,能够避开传统教学由一位老师教学,虽面面俱到,但知识不丰富、理解不透彻、讲解缺乏激情的弊端;另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设定在规定的时间由学生针对具体课程内容进行阐述,讲述不同民族、地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内容,并组织探讨。在实践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