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分析论文 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概况 我国每年都取得数以万计的最新科技成果,其中高校科技成果每年就达 3 万多项,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显示出了我国的科技潜力和实力,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到 20%、专利实施率不到 15%,而发达国家高达 70%、80%。同时,在为国民经济进展做贡献方面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后,能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的只占被转化成果的 30%,而真正形成产业的还不到 5%。国家知识产权局 2024 年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工作的调查资料显示:高校为了独占市场而申请专利的动机比重不足1/3。目前,在高校明显存在专利申请量年年上涨,但成果转化情况令人担忧的现状,这样势必影响到技术进步。面对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严峻挑战和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国情,加快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战略转变已迫在眉睫。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一定时代的实践主体基于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条件,为了提高或扩散技术、促进和进展生产、丰富和改善生活,在讨论、开发、试验、生产、营销等实践活动中所实现的已有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它的主要特征在于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科技与社会的一体化进展,突出强调已有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产业化生产、社会化普及。 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必须经过技术的讨论开发、技术的传播、技术的应用、应用结果反馈与改进等环节,这是一个随时间螺旋式推动的过程。 阶段 I 是技术开发阶段。主要是研发人员通过制造性的探究活动产生出创新思想和技术设计思路,并通过一定渠道使其广为人知。此阶段可能涉及到研发者和技术潜在用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互动。 阶段 II 是技术推销阶段。同时涉及技术开发方和技术使用者,其目标是通过有效地沟通使两者对技术的功能和评价达成某种共识,使技术的潜在使用者能够采纳或至少了解该技术。 阶段 III 是技术应用阶段。一般而言,这一阶段技术开发方应该仍和用户保持联系,以跟进技术使用状况,提供必要的后续技术支援。 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模式和关联方 成果转化有多种模式,根据成果的性质和类别差异、具体的转化途径、关键因素和过程也有很大差别。在总结大量实际案例和有关文献讨论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炼出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模式。 启动阶段(选题立项):发端于高校老师通过对市场或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