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成因及对策 摘要:分析了科研档案管理中信息粘滞的成因,主要是信息源对信息表达不清楚、信息的传播途径不畅通以及信息接受者的接受能力不强。提出在科研档案管理中的应对策略和解决途径,以提高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研档案;信息粘滞;学校管理 科研档案是在科学技术讨论活动中直接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件资料,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和知识宝库。收齐、管好、用好科研档案也是摆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面前的课题。许多学者和档案工 1 信息粘滞的概念 MIT 斯隆管理学院 VonHipple 教授认为:“在技术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包括信息的获得、转移和在新环境下的应用,这些通常是需要成本的,称为信息粘滞”[3]。Szulanski 认为“粘滞信息”可以扩充到知识层面上,认为“知识粘性”就是“内部转移知识的难度”,具有这种特点的知识称之为“粘滞知识”,并认为知识的特性、知识的发送方、知识的接受方、知识转移环境是知识粘性的成因[4]。Cohen 和 Levinthal 提出信息粘滞与信息处理环节各方的特点和能力有关,如信息源能否清楚表达信息,接受者吸收信息的能力是否足够强,以及信息传输路径是否受到噪声干扰[5]。依据 Polanyi 的观点,知识可以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难以用语言明确表达的知识[6]。任何知识都包含不同比例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知识难以转移,粘性较强,即粘滞知识。粘滞知识是导致知识粘性的核心原因[7]。冯帆、廖飞指出:知识的内隐性和因果模糊性、接受者的吸收能力、知识发送者转移意愿,影响知识粘性[8]。国内还有一些学者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开展了信息粘滞问题成因的讨论。文献[9]提出知识源、知识受体、知识源与知识受体之间的距离、知识的性质,是造成产学研合作中知识粘性产生的原因。文献[10]认为知识的复杂性、接受者的吸收能力、知识保护,导致企业之间出现知识的粘性。文献[11]将新产品开发中的需求信息粘滞及其成因分为可以控制的信息粘滞和不可控制的信息粘滞,对可控信息粘滞可以通过加强信息转移的管理来解决,对来自信息本身属性的粘滞,要通过为顾客提供开发工具和手段,增强顾客的创新能力,使顾客能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综上,知识粘性是普遍存在的,科研档案管理中也存在知识粘性,即信息粘滞,需要仔细分析其成因,找到消除信息粘滞的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 科研档案收集和利用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