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育学生人格塑造论文 摘要: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完善的人格品质对于学生培育正确的审美力、创新力、艺术修养以及高尚的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校美术教育要提倡民族艺术、改革美术教育体制以及摆脱艺术功利性等方面来为学生的人格塑造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关键词:人格塑造;美术教育;艺术素养 良好的艺术素养对于健全人格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美术教育具有强烈的情感和德育功能,对造就全面进展的人是不可缺少的。同时美术教育是一种人文素养教育,根本目的是从精神上塑造人、教育人、提高人文素养,优化人性,树立高尚的人格理想和道德追求,使人能得到全面的进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术学者孜孜以求的作品,实质上正是他自己人格的体现,美术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人格教育。而长期以来高校的美术教育侧重于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美术教育所具有的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人格等方面的功能,这就制约了美术教育对于培育、完善学生人格素养所具有功能的发挥,因此高校美术老师必须注重学生美术学习中技能学习与基本素养、个性品质与思想情操的同步进展,担当其人格塑造的责任,培育符合社会进展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也是现代美术教育的最终和根本目的。 一、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 人格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和社会行为各个方面综合的整体概念,是一个人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总和,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塑性,健康的人格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人格教育,是促进与意识倾向相联系的气质、性格、品德、态度等人格因素健康进展的各个方面的教育,塑造人格是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高校美术教学在学生人格塑造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即通过美术教育为学生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使得他们能从感觉和体验创作中猎取实现自我生命的潜能和乐趣,获得真善美等人格素养的熏陶和洗礼,因此美术教育对塑造学生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1.美术教育培育学生高尚的人品。美术教育不仅是美术知识和技巧的传授,而且也是学生人品的教育。目前由于学校过于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养的培育,特别是品德修养教育,使得学生在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见利忘义、只注重经济利益多少的短期行为,在学习上忽视美术理论和素养,在实践中往往个人主义而缺乏集体主义合作精神,甚至是损人利己。这样的学生即使美术技巧再高,也是不符合社会进展需要的。在美术教育中通过审美教育,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