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育实践“立德树人”途径探讨 摘要:高校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培育,更是受教育者理想人格的塑造、价值观的建立,它的基础是“立德树人”。高校美术教育要做到“立德树人”,需处理好美术本体教育与道德培育的关系,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道德水平,处理好个性与道德的关系。高校美术教育应在审美、师道传承、艺术实践及文化产业创新中“立德树人”。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立德树人 高校美术教育(特指专业美术教育,以下均同)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具有审美制造能力的美术人才,这是由美术学科基本结构中的多种元素所决定的。美术教育在培育道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鲁迅先生曾指出:“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深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佐道德以为治。”[1]说明了美术在辅助道德教育和培育人格的功能和重要意义。因此,高校美术教育绝不应仅仅是阳春白雪的贵族奢侈品,也不应是脱离实际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更不是“躲避崇高”自我把玩的游戏;它应立足于现实,根植于生活,并反映现实,评价生活,为社会服务,引领学生的精神世界,最终立德树人。 一、“立德树人”是高校美术教育的基础 美术教育以美术为本体(包括美术思想、美术技能、美术历史、美术作品)并通过教育媒介广泛传播,以提高人的基本素养和修养为目的。它包括德育、智育、美育三个部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教育方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当代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德育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理想、有文化、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培育,更是受教育者理想人格的塑造、价值观的建立。同时,在人类社会中任何美术家的道德观、价值观与他的美术作品都要接受社会道德的评价。美术教育不仅是培育人的社会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由上层建筑所决定的,必定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推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2]“立德树人”是中国梦实现的基础,高校美术教育理应也必须建立在“立德树人”之上,“德成而上,艺成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