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创新能力培育策略探究 摘要:“素养教育”背景下,培育德、智、体全面进展的高素养人才,成为了众多高校教育的统一目的。高校舞蹈教学是培育学生艺术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人生观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受到了高校的青睐。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中创新性存在的问题,并从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以求推动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为舞蹈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舞蹈教学是艺术教学的一种,开展舞蹈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养,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尤其对于艺术院校而言,开展高质量的舞蹈教学工作,能够为今后学生的职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老师要完善舞蹈教学体制,创新舞蹈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可是,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在舞蹈教学创新工作中依旧存在着一些突出性问题,影响了舞蹈教学的整体质量。笔者从事相关工作,就高校舞蹈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以分析讨论。 一、当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一)认识不深,思想较为落后。随着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逐渐重视,可以看到各大高校的老师在国际或国内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享受到了获奖的喜悦[1]。可是,虽然他们的成绩斐然,但并不一定代表他们已经掌握了成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一部分老师对于课程体系改革还不够了解,无法将创新性的教育理念融入于舞蹈教学中,没有深刻认识新课程体系。有一部分人依旧保持着传统“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认为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应该学什么,学生不能修改老师教授的舞蹈动作。在课堂教学时,老师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只是模仿者[2]。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巨大打击。(二)教学方法陈旧,不新颖。虽然有很多高校已经为舞蹈老师配备了最新的教材和最新的教学设备,为舞蹈老师开展创新教学提供了硬件设备上的支持,但很多老师的教育思想还没有获得转变,依旧是用陈旧、古板的思想去教学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依旧存在。学生只是一味的模仿老师,却没有领悟到艺术作品的精髓。老师没有给予学生创作的空间,使舞蹈教学缺乏创新,缺乏新颖,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对舞蹈教学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会产生厌恶感。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老师无法在教学工作中熟练应用学校配备的教学设备,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