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体育教学创新讨论 摘要:艺术体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升文化认知、增强审美意识与拓展社会交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受进展运动技能教学目标的制约,当前高校艺术体育教学已经缺失了对大学生文化认知、审美意识和社会交往的教育与培育。这不仅造成大学生身体素养水平的逐年下降,还导致其文化认知水平不足、审美意识匮乏和社会交往能力下降。基于此,提出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革新教学模式等对策,为新时期高校艺术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艺术体育教学;创新进展 作为一种以肢体动作艺术表现为特征的表现“难美性”体育运动,艺术体育不仅要求运动者在运动中能够合理、有效地掌控这些具有艺术美感的肢体动作,还要求运动者对肢体动作的艺术表达有较明晰的认知,实现队友间的团结协作和能够在运动中感受到不同动作的内在美感。这使得艺术体育不但在促进人身心健康进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培育人的文化认知、审美意识和社会交往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1]。艺术体育不但在当代体育运动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针对我国大学生身体素养水平不高,身、心、技、文、艺等各项素养进展不均衡的局面,我国高校开展了新一轮的体育教学改革,其目的在于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其全面进展。这就要求我们以素养教育为出发点,分析当前高校艺术体育教学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优化与变革,为促进我国高校艺术体育教学的进展提供参考。 一、艺术体育的形成与进展 艺术体育,是指以肢体形态动作的艺术表达为运动表征,以音乐、舞蹈为运动基础,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体育运动[2]。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形式,艺术体育最初是以艺术体操、花样游泳等运动方式存在的,其高难度的运动技术、复杂的运动过程和唯美的艺术形态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这些运动项目技术难度大、运动过程复杂、场地器材条件要求高,使得以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为代表的项目难以在社会人群中广泛开展与普及。至 20 世纪 80年代,艺术体育还是只有专业运动员才能从事的体育运动。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的进展和艺术体育运动方式的不断创新,艺术体育在运动形式和动作表征上发生巨大的改变。不但艺术体操、花样游泳等艺术体育项目在运动方式和动作表征上进行优化与变革,降低运动难度,丰富了动作内容,使之更加符合当代社会人群的运动特点和所需,而且以啦啦操、...